在安宁市金方街道的晓塘社区,一块不足百平米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悄然书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这个成立于2020年的立法联系点,通过创新构建“1234”工作模式,让法律条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春城大地上绽放出基层治理的智慧之花。
“一个架构”筑根基:三级联动凝聚民意合力
晓塘社区联系点立足实际,搭建起“领导小组+专家团队+民意征集队伍”三级组织架构。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制定计划、协调资源,确保立法联系点高效运转。专家团队赋能提质:吸纳法律顾问、高校学者、行业代表等组成“智囊团”,为立法建议提供专业支撑。民意队伍扎根一线:以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为主体,组建覆盖全区的民意采集网络,确保“原汁原味”传递群众声音。三级架构上下贯通,形成“群众点题、专家破题、组织答题”的闭环,让立法建议既接地气又具科学性。
“两个原则”定方向:党建引领与民意导向双轮驱动
联系点始终锚定两大原则,确保立法联系工作不偏航、不失焦。 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政治方向:在安宁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将党的主张转化为立法建议,确保政策与法律衔接顺畅。坚持群众路线,厚植民意根基:以“板凳会”“庭院议事”等形式深入群众,聚焦旧城改造后管理、养老服务等民生痛点,让立法建议直击“急难愁盼”。通过党建引领与民意导向结合,既筑牢法治底线,又激活民主活力。
“三个渠道”通民意:线上线下融合,专业力量加持
为打破民意征集“时空壁垒”,晓塘社区联系点构建立体化渠道矩阵线上线下融合,拓宽民意征集广度与深度。线上“云平台”:依托微信群、QQ、网上工作站等,开设“联系点”微信公众号,让年轻人“指尖发声”。线下“实体站”: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固定接待点,定期举办立法座谈会、模拟听证会,面对面倾听“银发智慧”。专业“直通车”:针对复杂议题,组织法律专家、行业代表深入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建议方案”组合拳。
至今,通过三大渠道累计征集立法建议200余条,其中2条2024年被采纳。
“四项任务”促实效:从意见收集到法治宣教全链发力
晓塘社区联系点以四项任务为抓手,推动立法联系点从“传声筒”升级为“治理枢纽”。收集任务:建立“日常+专项”征集机制,既广泛收集“万家言”,又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等热点开展专题调研。参与任务:组织居民参与立法草案讨论,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反馈任务:通过信息栏、居民会议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形成“提出—落实—回应”的信任闭环。宣教任务:打造“法治微课堂”“法治宣传长廊”,用身边案例解读法律,让法治精神浸润社区。
晓塘社区联系点的“1234”模式,以小小联系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这里,法律条文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群众家门口的“百家被”;民主实践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茶余饭后的“家常话”。正如一位居民所言:“以前觉得立法是大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我们提的建议真能写进法条!”这种“接地气、聚民智、惠民生”的实践,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注脚。晓塘社区联系点的探索证明:民主的智慧,永远生长在泥土之中。
(安宁市人大常委会金方街道工委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