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官庄村,翠绿葱茏,青山环抱,恰似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七月的雨水常是不期而至,但此时的人大代表施学林却常急匆匆地披上雨衣,匆匆出门。他心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安全,担忧螳螂川的水位变化,更牵挂村里留守老人的房屋能否经受住风雨的考验……
施学林,作为安宁市连续五届的人大代表。自1992年起,三十余载的春秋更迭,他历经多岗位洗礼,始终如一,守护着官庄村的绿水青山和乡土人情。在他眼中,那32.5平方公里的土地,那7个村小组,那511户1727人,都是他的责任与担当。他的人大代表履职之路,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寨、每一条河流都紧密相连。
进农户、察民情,人大代表为人民。一直以来,村民需要之处都有施学林的身影,洪灾火灾等险情时他带领村组干部及应急队伍开展救援和转移安置工作;在旱灾期间,他无偿为村民抽水三年,确保村民饮水安全,从未索取任何报酬。他推动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水路”的历史,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为困难群体筹集善款,为老党员、老村干部修缮房屋,用春风细雨般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听意见、搞调研,办法总比困难多。多年来他坚持进村入户听意见,深入实地搞调研,带领官庄村充分利用荒山、荒沟、荒坡完成了1600余亩的果园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梨园、蓝莓园、草莓园等,为村民增收近2000元;他支持村民发展生态规模养鸡,年出栏量达30万只,纯收入高达90万元。他吸引企业投资1200万元打造都市农庄,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解决了180名本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官庄村获得了省级、昆明市级、安宁市级多个示范村称号,累计争取到各级补助资金1600万元。完成了水源点高潮坝库容2万立方米建设、抗旱应急深水井、机耕道硬化、农灌渡水管道修复、村组路灯覆盖、村民活动室修缮等惠及民生的工程建设。
在青山里坚守的三十余年,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二十余年,施学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说,坚守的意义,就在于看到村民们对新生活的满意笑脸,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幸福。
(安宁市人大常委会温泉街道工委 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