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昆明 22℃~16℃
人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监督工作
安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安宁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关于对〈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议〉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方:安宁市人大]      [发布时间:2024-06-07 16:33:42]

安宁市人民政府:

2024530日,安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安宁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关于对<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议>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以下简称《检查报告》《决议》)。

会议认为,《检查报告》反映了我市加强《决议》贯彻执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会议对市委、市人民政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全面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于2021年创建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并积极开展昆明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迎检工作,有力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同时针对问题及下步工作,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需要进一步整改的问题

(一)全市各级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各级理论中心组和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有差距,党员干部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实践要求的认识和把握不深不透,政治巡察、政治考察、政绩考核和述职评议考核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性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针对不同群体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精准滴灌效果还未显现。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载体和形式还不多,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活动氛围不够深厚,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载体和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三)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工作概念混淆的问题,以创建代替民族工作、代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突出和服务主线的融合度不够。

(四)互嵌融合发展不足,城市民族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城市民族工作认识不到位,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发展城镇互嵌式社区、建设互嵌式乡村设计方面不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制度还需要守正创新。

(五)城乡融合发展不足,需要加强兜底扶持。边远村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较为薄弱,群众增收渠道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的环节和发展薄弱村,与中央、省委、昆明市委、安宁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意见建议

(一)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思想根基。加强构建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机制,开展系统性学习实践,加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政治巡察、政治考察、政绩考核、述职评议考核等工作,广泛发动党员领导干部群众参与云平台学习,组建宣讲团、宣讲队,举办中华文化大讲堂等培训班,扎实开五史五观五认同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市、街道、村社区三级干部思想理论认知行动自觉,掀起新一轮宣传学习教育的高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进一步夯实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思想根基。

(二)以全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为抓手,不断推动《决议》贯彻执行走深走实。一是不断提炼总结,串点联线,提质扩面,进一步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不断凝聚起共同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二是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祝中国梦总目标和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与驻市高校共建马列联盟共建思政课堂,积极推动驻市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共同体意识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进校园等活动延展宣传教育深度广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三是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纪念日、民族节庆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推动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工作动力。

(三)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继续深化互嵌融合发展,积极构建新型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化社区互嵌、校园互嵌和社会互嵌的实践,落实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完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加快完善城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实施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四)加大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发展力度,加快补齐城乡发展短板。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和有关重要会议精神,按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社会和谐同创原则和要求,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和补短板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边远山区村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步伐,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倾斜,着力改善群众饮水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灌溉等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产业扶持发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积极践行共享共建共治理念。

)着力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增强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情感纽带。一是加大对安宁文物古迹抢救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工作的投入,加强工作统筹,加快启动青龙寺恢复重建复工工作;二是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原则,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传承工作,并积极培育优秀精品文化品牌,促进旅游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共促全市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安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67


Copyright © 2017 安宁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6549号-1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