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宁市草铺街道王家滩村会发现,这个小山村已完成“一路一片景、一村一幅画、一家一景点”的绿美蜕变。
这一切与安宁市人大代表王炳能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多年来,王炳能始终不忘初心,抱着“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的工作态度,从解决村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做起,在基层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当好人大联系群众的桥梁
作为一名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的基层人大代表,王炳能一直把乡亲的烦心事、揪心事挂在心里。
每年市人代会召开之前,王炳能都要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访民情、听民声,与辖区村民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将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到人代会上来反映,传递人民心声。会议结束后,认真传达人民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工作方面的安排。
做群众的贴心人 美化人居环境
王家滩村距离集镇15公里,人口1400人,土地以一般耕地和水田为主,人均不足一亩地,人口结构主要为汉、彝、苗的少数民族杂居,王家滩水库是安宁市主城区供水的主要备用水源。如何把水源地保护好,同时把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好,是王炳能最为头疼的问题。
为此,他精准定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以水库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四个自然村民小组。面对没钱的困境,王炳能跑资金、立项目,真抓实干为百姓谋福祉。两年来,他积极争取建设资金920万元,整治河道,亮化道路,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牢基础。
深化农旅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王炳能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带领村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周末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
利用乡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打造特色农文旅项目,推出了周末农家乐、田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一系列休闲活动,满足了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通过这一举措,不仅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还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旧颜”换“新貌”,村民们的脸上“笑开了颜”。如今,王家滩村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道路干净整洁,一户户极具乡韵的村庄院落、一面面民俗文化背景墙彰显着王家滩独特的乡村风貌。在王炳能代表的努力下,王家滩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乡村。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王炳能表示后续将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深入推动王家滩农旅融合,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门路,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格局。
(安宁市人大常委会草铺街道工委 刘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