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食堂就开在小区,下了楼就能吃上一顿新鲜美味的饭菜,每餐三荤三素,顿顿还不带重样的,感觉生活在东湖社区太幸福了。”前来东湖社区爱心食堂就餐的老年人脸上藏不住的笑容彰显出社区老年工作的用心。东湖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677人,占总人口总数的8%,针对社区老人的实际,作为安宁市第四届、五届、六届、七届人大代表吴丽红同志走家入户,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于2021年4月启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解决独居老人做饭难题,为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营养的午餐及晚餐,解决了老年人的做饭难题。自食堂启动以来,已有412人办理了就餐卡,每天不同时段就餐人数达200多人。但因受场地限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爱心食堂设在二楼且电梯无法安装,一部分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就餐仍然存在问题,吴丽红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召集居民和社区干部进行议事协商,决定建设东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便民取餐点,便民取餐点经过多方努力,于今年8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老年人们就餐时,脸上写满了笑容。
看到辖区11户13人困难群体因患重病,导致吃饭都成了问题,吴丽红代表通过整合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为困难群体捐资、捐物,开通“东湖家·爱心箱”免费领用午餐、水果、牛奶服务项目,并与困难残疾家庭结对,定期走访,帮其换发居民身份证、打扫卫生、资助孩子上学等,使困难群体亲切感受到来自大党委成员单位的的关怀和温暖,解决了吃饭难题。
为有效解决家长周末照看孩子难题,吴丽红代表通过整合辖区内教育资源,开办周五“七点半课堂”、周六“光年鲸科学实验”课程,配备志愿者老师开展书法、绘画、舞蹈、手工制作、阅读分享、科学实验等课外活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每次课程参加儿童30余人,极大程度解决了家长照看孩子难题。课堂开办5年来,受益家庭100余个,受益孩子1000多人。
每年的寒暑假期对辖区双职工家庭及务工人员来说是最难度过的一个时期,家长们希望社区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吴丽红代表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盘点辖区各类资源,师资、孩子午休场所、孩子社会实践场所等等,辖区单位积极支持,“成长乐园”假期托管班开班后,家长们把孩子送到社区,社区组织专业教师志愿团队,组织孩子开展生命健康教育、非遗文化学习、假期作业辅导,课余让孩子们参与到为独居老人送餐、文明行为劝导、环保小卫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学到本领,同时在游戏中增进了友谊,感受到“家”的温暖,有效解决家长假期看护难题。学生家长王女士表示:“社区在寒暑假期间举办这个托管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既为我们解决了上班无法照顾孩子的烦恼,还能让孩子参与到社区诸多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非常感谢社区。”“成长乐园”开班五年来,共有参加青少年儿童500余人次,惠及辖区居民家庭150余个。
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多、辖区面积大、住宅小区分散,是东湖社区人口居住情况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治理情况,东湖社区在人大代表吴丽红带领下探索出的“党建+网格单元”微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根据辖区网格划分情况,在辖区11个小区设置“东湖家·服务箱”。将党群服务、计划生育、综治、民政优抚、社保等各类社区事务办事流程、办事所需材料公布于服务箱上,采取“居民投件、网格员接件、工作人员办件、居民取件”的“四件式”一条龙服务模式,破除办事办证时空壁垒,解决服务时间与居民群众上班时间“碰撞”问题,同时为居住较远的老年人办事提供便利。“东湖家·服务箱”服务项目成为了辖区内各个居民住宅小区的标配,也成了东湖社区服务群众的靓丽风景线。截止目前,居民通过“服务箱”办理业务126次,惠及辖区15个住宅小区、服务居民3663人。
“楼道里的小箱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有时候出门忘记带卫生纸,或者临时受伤需要创可贴,都可以在这个小箱子里找到,大家都把自己的闲置物品放进来,真正拉近了邻居之间的距离。”小区居民李奶奶如是说道。吴丽红代表结合前期“东湖家·服务箱”“东湖家·爱心箱”项目经验,以闲置物品转起来,传递爱心,方便他人的方式,在东湖新苑小区楼道内打造“东湖家·共享+”服务箱,从书籍、矿泉水、针线包,到创可贴、纸巾,甚至连口罩、消毒液等应有尽有,并号召居民将闲置物品以公益的方式,送给周边有需要的人,促进邻里关系,让爱心流动起来。截至目前为止,东湖社区通过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在社区辖区范围内推出5处“阵地共享、物品共享”场所,精准满足居民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探索挖掘基层社会治理深度。
在吴丽红代表日常进网格收集居民意见的过程中,她发现小区一些居民经常搬着凳子到公园里的长椅处三三两两的打扑克,于是她走访了附近的居民,发现大家都希望有一处可以不用搬着自家凳子,不用自己打伞的休闲纳凉之处。吴代表又发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停车位,车辆占据了大部分路面,而且有的不按顺序停放,车辆经常横七竖八的停在门口,导致前来社区用餐和活动的居民群众们来往非常不便,而且影响美观。经过调研,吴代表召集社区党委立即召开班子会议,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取消停车位,在原停车位的位置建一座凉亭,通过凉亭延伸更多惠民性公益活动,将凉亭打造成休闲娱乐“纳凉亭”、解决纠纷“议事亭”、别样声音“小讲堂”,通过这座亭连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2022年7月,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建成完工,屹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前,凉亭取名“福满亭”,既满足了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也完美契合了社区“福满东湖”的主题。“以前打牌下棋都没个好去处,最近的公园都有将近1公里,现在好了,社区修了这个福满亭,我们平时没事就来这儿打打牌、聊聊天,既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被雨淋,社区真是太贴心了,人大代表吴丽红真的把我们的话听进了耳里,记在了心上。”前来打牌的张大爷这么说道。福满亭的修建,极大满足了附近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每天约有80余人来到亭子打牌下棋,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倾听民意,关注民声是每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室作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触角”作用,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东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周期性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吴丽红同志每次都热情接待前来为社区良性发展提出宝贵建议的居民。
在人大代表联络室,吴丽红同志热情欢迎前来提出意见建议的居民群众代表,并向居民们介绍了人大代表联络室制度,同时对居民代表积极踊跃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的行为表示赞赏。有居民提出东湖社区开展的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居民朋友们的喜爱,但东湖社区缺少由辖区居民组建的文艺表演团队,许多退休人员、老年居民缺少展示自身才艺的平台,希望社区牵头组建一支居民参与、规范有序的文艺活动队伍,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吴丽红认真倾听并详细记录了居民群众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当场给予了答复,吴丽红说:“发掘辖区能人,组建各类文艺活动队是服务居民、服务群众的好事,是提升东湖社区精神文化内涵的要求,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东湖社区将积极谋划、组织牵头,成立涵盖舞蹈歌唱、乐器演奏、手工刺绣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文化队伍,形成规范有序的排练演绎模式,搭建起人人能参与、人人可展示的百姓舞台,促进基层治理民主化,真正做到社区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确保居民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截至目前,在吴丽红代表的协调下社区共组建起1支民乐队、1支管弦乐队,参与群众40余人,为辖区文艺爱好者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从爱心食堂到福满亭,从假期托管班到服务箱,居民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意见,吴丽红都牢牢记在心里,当大事来办。吴丽红同志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完成岗位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具体体现。过去几年,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各类灾害依然频现,社会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问题也屡屡发生,综治维稳工作形势仍不容乐观,打造幸福社会仍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群众呼声当做工作的第一信号,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保障,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只有做到严格地按规矩办事,杜绝个人主义在工作中的不良影响,才能取信于民,还信于民”。
(安宁市人大常委会连然街道工委 许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