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的自来水经过专门的杀菌消毒,可以直接喝,一口喝下去甜着哩。”安宁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委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村民家中了解水质情况时,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自来水。
(图1:安宁市人大农业农村委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村民家中了解水质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安全饮水关乎民生福祉。“提升农村饮水水质确保安全达标”是安宁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安宁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这一农村群众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经过全过程的督办和推动,2022年安宁市农村饮用水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水质合格率从年初的66.7%上升到下半年的92.3%,应急监测全市集中式规模水厂水质合格率达94%。议案办理工作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规模化集中式供水的村组水质抽检合格率达92%;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组(含单村独立水源)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抽检合格率达92%,并全面消除季节性不稳定供水水源”的目标大部分基本完成。
聚焦群众关心的“小切口” 回应民生“大需求”
安宁市早在2009年就完成第一轮农村饮水工程改造提升,实现了市域内“村村通洁净水”的目标。但由于水源保护治理措施不到位,没有形成闭环的统一管理体系,监管不到位,供水管网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等种种问题,致使农村饮水安全成为群众关心的“重点”。
(图2: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宏斌带队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为此,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多次到饮水安全重点村、农村偏远地区、饮水安全难点村走访、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委对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拟写关于提升农村饮水水质确保安全达标的议案(草稿),18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提升农村饮水水质确保安全达标的议案(草案)》列为人代会议案。
(图3:安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忠昌到读书铺村调研饮水安全工作)
为确保建议办理落实到位、切实解决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的“刚性”作用,通过检查考核、听取汇报、提出审议意见等形式,确保建议办理落地生根,确保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围绕为民服务“小细节” 为民引来“甘泉水”
民生问题,刻不容缓,市人大常委会将议案提交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把提升农村饮水水质安全达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进民生福祉及保障农民健康生活重要内容,并根据人代会议案办理相关规范,及时研究议案办理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办理措施。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指导下,安宁市编制规划了安宁市供水“十四五”规划,对10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区。八街街道锅底箐水厂集中供水工程和㭸衫水站、青龙街道水厂工程开工建设。按照“急、重”优先原则,建成投入使用草铺街道6个村小组和青龙街道26个村小组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争取中央经费86万元和省级经费29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温泉街道21处和金方街道6处,覆盖供水人口3万人和4300人。通过供水管道改造、水池养护、水表安装等工程措施,大大提升了千人以下农村集中供水水质保障率。新建地下深井15眼,新增城市原水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每天,新增千人以下农村供水消毒设施20套。在监督和把控工程质量的同时,安宁市人大常委会还督促市农林水、卫健等部门,严把水质质量,持续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随着提升农村饮水水质确保安全达标的议案的有效落实,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安宁市的乡村振兴也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安宁市人大农业农村委 王顺民 13669716866)
(安宁市人大农业农村委 李仕伟 15288468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