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昆明 22℃~16℃
人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监督工作
安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对《安宁市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方:安宁市人大]      [发布时间:2022-08-11 10:41:28]

安宁市人民政府:

我市20219月开展了公办教育教学机构教职工“县管校聘”改革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教职工资源配置,创新用人机制,提高教职工资源使用效益,提升和增强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内在活力,做好全市教育工作,2022727日,安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安宁市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报告客观总结了我市“县管校聘”工作推进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常委会同意这个报告。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为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会议认为,我市公办教育教学机构教职工“县管校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县管校聘”改革不彻底,教师“能上能下”机制不畅。岗位聘用时部分学校论资排辈,缺乏工作动力和活力。个别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教学观念固化,有职业倦怠倾向,难以适应新一轮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师结构性缺员仍然存在。优秀教师难留,教师结构性缺编,艺体教师配备不足。年龄结构失调,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教职工因身体、能力等原因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存在间接性的学科结构性缺员。

(三)教职工退出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经统计,目前教体系统共39患重大疾病教师不能正常履职。按照现行相关政策,因病教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办理病退手续,但大多数教职工因病或其他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又达不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范畴,不能办理病退手续。

(四)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失衡。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学校条件保障、教育管理水平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年轻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学校教学,师资配置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完善。教育评价方面还存在机制不健全、评价不科学的现象。教师队伍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教师敬业精神弱化,少数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强,被动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多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合同制教师入编难以解决,待遇不能同工同酬(绩效工资和住房公积金与编制内教师有一定差别),致使合同制教师缺乏归属感,队伍不稳定;优秀教育教学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一定程度上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科学配置、盘活编内教师资源。要通过职称评定、严格考核,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根据教师实际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采取高职低聘,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

(二)全力保障教师队伍总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建立“编内编外”相结合的教师配备新机制,促进城区学校优秀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有序流动。选调教师要给予学校用人自主权,简化流程,优化程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解决学科结构性矛盾。落实“银龄讲学”行动计划,注重发挥优秀退休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全市师资统筹力度,对全市冗余学科教师在全市进行统筹调配,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要畅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体制外循环通道,让不适应教学的人员流转到其它事业单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对患有重特大病等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岗位且在本单位无法安排其他岗位的教师及临近退休的教育教学质量低且职业懈怠的教师,探索实行退养政策,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腾出空间。

(四)不断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通过协议帮扶传帮带、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式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要下沉到基层进行帮扶教学,要明确教学联系点、制定相关帮扶制度及评价指标等,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团队和教师要制定激励性措施,通过双轮驱动实现良性发展。通过安排免费师范生到农村基层任教、参加评定职称,鼓励和引导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任教。要加强绩效考核,推动教师队伍有序流动,保障师资力量和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教师扎根农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不断完善学校教育设施配置,解决好教师周转房问题,改善乡村教师在校住宿条件,让教师能安心教育教学工作。

(五)完善和建立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与问题整改,全面提高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水平,为科学评价教师教学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六)自主招聘教师、合同制优秀教师要有一定入编名额,让编制外教师有奋进的方向;有关部门要专题研究教育人事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争取在人事政策上实现新突破,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县管校聘”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改革。市人民政府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管理机制、交流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以上意见,请市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并于1030前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办理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安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810日      


Copyright © 2017 安宁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6549号-1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