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市七届人大常委会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4月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我市车木河、王家滩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一)水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车木河、王家滩两座保障城市集中供水的饮用水水库。
车木河水库地处安宁市南部,位于八街街道七街村,地处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普渡河支流鸣矣河径流区。水库始建于1958年,经1972年、1978年、1986年和1996年四次加固扩建后,水库主坝坝高29.8米,副坝坝高16.1米,水面面积347公顷,总库容48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706.6万立方米,死库容118万立方米,径流面积253平方公里(其中约70%径流面积位于晋宁区)。车木河水库是安宁市目前唯一的县级集中饮用水源地,主要承担安宁城区、昆钢、太平新城、职教园区等38万城市人口生活用水,年平均供水量约3000万立方米。
王家滩水库位于草铺街道河底村,地处红河水系绿汁江流域扒河支流王家滩河上。水库建于2012年,坝高42.4米,总库容984.9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69.89万立方米,死库容82.07万立方米,径流面积84.8平方公里,是一座工业供水为主,兼有生活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一)型水库,2018年-2021年,王家滩水库水质持续达到或优于Ⅲ类。王家滩水库为云南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BOT模式建设并管理的水库,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行使行业监管职责。水库已完成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实行封闭式管理,由专人进行管理维护。
(二)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1. 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车木河水库水源保护区于2011年3月取得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总面积256.47km2,其中,一级保护区12.07km2,二级保护区41.52 km2,准保护区202.88km2。目前已完成保护区边界界标及警示标志设置工作,正在开展调整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界项目编制工作。
2. 完成安宁市主城(王家滩水库调水)保供水应急工程。
面对车木河水库蓄水不足、水质不达标及安宁市城区严峻的供水安全形势,2020年,市政府启动了安宁市主城(王家滩调水)保供水应急工程。2021圆满完成城市保供水任务,累计应急供水776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主城生活供水。
3. 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入库水质。
一是控污截污,杜绝污水直排。2016-2021年,市政府通过建设截污沟、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新建污水处理站、新建生态沟渠等措施,先后实施完成车木河水库北岸截污工程,减轻水库径流区的生产生活污染影响,有效提升水库水质。二是生态治理,改善入库水质。2009-2021年,市政府通过人工生态湿地建设、生态河道治理、库区增氧设施建设等措施,先后实施完成车木河生态湿地建设工程(温水、鲁资2个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双河生态河道治理、局部库区增氧作业、下泄生态流量等,提升水体自身生态系统,改善入库水质。三是整村搬迁,减少人类活动。2011-2021年,市政府实施完成车木河村搬迁入城安置,启动平地、香云庄2个村庄异地建房搬迁安置工程,减少库区人类活动,从源头上降低污染,并计划于2022年内完成搬迁安置,对村庄原址进行绿化。四是系统治理,打造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示范样板。市政府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目前正开展项目建设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围绕车木河水库水源地保护,推进水质提升、河道生态治理和径流区水土流失治理,打造生态安全水源,项目启动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车木河水库入库水质及周边水源生态涵养能力。
4. 加强水质监测预警管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一是认真开展车木河水库水质监测工作;二是认真开展保护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三是强化水源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四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源保护区日常管理。从“水质、水量、监控、管理”四方面切实解决和保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2020年,车木河水库被评为云南省级、昆明市级“美丽河湖”,王家滩水库被评定为昆明市级美丽河湖,
二、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我市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饮用水源和应急备用饮用水源水质均不达标,水量不足
截至2022年3月30日,车木河水库蓄水量仅为1566万立方米,仅占水库兴利库容的42%,蓄水严重不足,水库日供水量仅4万立方米,2021年、2022年1-3月水质均为Ⅲ类,未达到保护目标Ⅱ类水要求。王家滩水库自2021年向主城供水后蓄水不足,蓄水量约为200万立方米,仅占水库兴利库容的20%,目前尚未划定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二)水源保护区居民生活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车木河水库上游两条主要河流双河、招霸河流域内村庄分布多、种植业发达,土地复种指数高,区域内存在零星畜禽鱼养殖情况。如:整个车木河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大量种植豌豆、蔬菜、花卉等作物,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农残物、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置不彻底;部分库塘养殖鱼类,温水村、平地村周边有牛羊散养散放及禽类规模养殖。
王家滩水库入库九渡河、王家滩河流域内王家滩矿生活区、村庄零星分布,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不畅,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如:邵九村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设施布局不合理、污水收集率低、运行不畅,九渡河周边村庄未设置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等形成入河入库污染源。
(三)车木河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双河水质不达标
车木河水库主要补给水源晋宁区双河来水占到车木河水库年蓄水量的70%,但水质常年年均值只能达到Ⅲ类(河流Ⅲ类总磷0.2mg/L),部分月份只能达到IV类(河流IV类总磷0.3mg/L),与目前车木河水库Ⅱ类(湖库Ⅱ类总磷0.025mg/L)考核目标差距较大,入库水质难予保证。
(四)水源保护区水源林涵养功能不足
车木河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局部未覆盖,建设标准不高,管护不到位、森林抚育水平低,存在局部毁林现象等。如:车木河村搬迁后水源涵养林种植有空白、旱冬瓜成片枯死未替换、桉树、圣诞树等劣质树种丛生等情况较为普遍,温水、鲁资两片湿地水生植物品种单一,水源涵养功能欠佳。
(五)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庄搬迁进度缓慢
车木河一级保护区内平地村、香云庄村搬迁安置点建设塌进度,搬迁工作缓慢,鲁资村搬迁点还未启动建设,目前水库北岸片区水质情况堪忧。
(六)生态河道整治工程不彻底
除车木河水库入库河道双河(安宁段)3.7公里开展生态河道治理效果较好外,招霸河、一六小河、王家滩水库入库河道王家滩河、九渡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仅局部地段开工建设,欠账较多,整治不彻底,河道自净能力较差。
(七)河湖长制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研发现,水源保护区流域河道局部存在清淤不及时彻底,河岸农废秸秆垃圾残留、畜禽粪便堆积等情况偶有呈现。
(八)水源保护区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除2021年市政府投资近3亿元实施安宁市主城(王家滩调水)保供水应急工程外,其余年份资金投入不足,在水源保护区控污截污、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生态河道治理、河湖长制经费保障、水源林涵养及生态湿地建设管养等方面持续投入不够。
三、对策建议
饮用水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市城市供水安全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事关全市民生福祉,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结合专题调研,现就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增强饮用水水源安全危机意识,切实保障我市饮用水安全
安宁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车木河水库和王家滩水库是目前安宁城市集中供水的唯一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两个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之基,应融入到全市“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中谋篇布局,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的原则,树立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思路,在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治理方面超前谋划,系统规划,综合施策,强化水安全红线意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二)超前谋划,科学合理布局我市城市供水水源保障网络
结合滇中引水工程涉及我市区域的供水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权威机构科学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利用规划,统筹考虑车木河、王家滩、大箐、月字庄水库及地下水应急备用等水源及相关配套供水管网设施互通互联,明确王家滩水库城市集中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功能定位,有效保障我市城市供水安全稳定。
(三)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切实提升饮用水源水质
1.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严控农业种植污染,坚持“减法”治理原则,加强农业耕作的科学管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严禁使用剧毒和高残留的化肥农药;合理应用农田和水体之间的草地湿地或林地过滤地带,最大限度减少水源污染;二是严控农业养殖污染,严禁一级保护区内畜禽鱼养殖,严控二级保护区内畜禽散养规模,高标准坚持人畜分离、畜禽粪便入坑、还田还地资源化利用;三是严控农废污染,提高秸秆、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杜绝农废污染。
2.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一是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切实做到全域覆盖,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加强水源保护区周边及道路沿线环境整治;二是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合理调整一体化处理设施、氧化塘、生态湿地等设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有效运行;三是加大入库生态河道治理,有效提升河道自净能力,进一步巩固双河生态河道治理成效,持续加大招霸河、一六小河、九渡河、王家滩河生态河道治理力度,切实做到全河段整治,高标准实施,有效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四是加快水源保护区村庄搬迁进程,提前谋划搬迁村庄原址绿化工作。限期完成平地村、香云庄村村庄搬迁建设,实施搬迁村庄原址绿化工作。限期启动鲁资村村庄异地搬迁建设工作,同步规划设计好村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尽早实现一级保护区无村庄,减少库区人类活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3. 强化水质监测,确保入库河道水质、水量达标。
将双河交界断面按照Ⅱ类水质考核标准纳入昆明市考核断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跨区域协作,与晋宁区定期会商双河水源保护工作,确保双河水质水量达标。在双河安宁段、招霸河、一六小河、九渡河、王家滩河断面合理设置水质监测站(点),实施动态水质监测,尝试对沿途村庄建立生态补偿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水源保护区农村居民保护城市饮用水源的积极性。
4. 加强水源保护区水源林及生态湿地管护,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加大水源保护区林木补种补植力度,选优乡土树种,适时开展桉树、圣诞树树种替换,高标准做好森林抚育;切实做好生态湿地和库区滩途的管养维护,探索种植水生高大乔木,丰富生态湿地和库区植物种类;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捕鱼和毁坏湿地等行为,切实增强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
(四)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形成系统治水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突出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水务、环保、农业农村、林草、自然资源等责任部门和属地街道工作职责,深化部门合作联动,形成多龙治水良好局面;三是针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强化行政联动执法,对影响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势态。四是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将饮用水源保护及河流断面水质改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水源保护区管理考核措施,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水源保护区管理工作奖惩有据、赏罚分明;五是强化应急防范,围绕提高饮用水常规水源日常供给和储备水源应急供给的保障能力,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应急防范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队伍建设,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整合资金提高效能,加大水源保护区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要统筹整合发改、水务、环保、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资金,结合我市南部发展、乡村振兴等项目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水源保护区经费渠道。本着“以水养水”原则,通过提高自来水原水价格、实施阶梯水价等途径和办法,探索建立安宁市本级生态补偿基金,尝试实施水环境治理以奖代补、农畜业禁种禁养补助等多元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源保护区投入与机制创新,逐步解决水资源管理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
强化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加大对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完善水源保护区界牌及保护标志,设立水源保护区永久性公益宣传广告及相关法律警句、警示标志牌等,扩大全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营造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促进公众广泛参与,切实增强广大群众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提出的审议意见,市政府要认真研究,加以落实,并于2022年12月30日前将审议意见、整改建议清单落实情况书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整改建议落实情况实行销号制度,未落实的整改建议予以通报并列入下一年的监督事项,跟踪督办。
安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6月6日